
20
2022
-
09
耐旱的粮食——小米
小米又名粟,古代称之为禾,我国北分通称谷子,去壳后叫小米,壳为谷糠。我国是较早从粟发展起来的农业国家。
据农业科学家考证,小米是由野生的狗尾草驯化而成为粮食作物的。而这驯化之功,首推中国人民。粟的种植,较早是中国人创的。
我国古书曾记载:“神农之时,天雨粟,神农遂耕而种之”。二十世纪七十年代,在河北省的磁山遗址,发现了储存粮食的窖穴,通过科学鉴定里面所藏全部为粟,距今已有7300年左右。这是中国粟出土年代较早的实物,也是世界上较早的粟。在磁山遗址里,与大量粟出土的同时,还出土了石铲、石镰、石磨盘和石磨棒等。可见,在六、七千年以前,我国先民就已经掌握了粟的耕作、收割直到碾成小米的全过程。直到唐代之前,小米一直是中国北方民众的主要粮食之一。
今天世界各地栽培的小米,都是由中国传去的。小米性喜温暖,适应性强,抗旱能力超群,故农谚云“只有青山干死竹,未见地里旱死粟”。既耐干旱、贫瘠,又不怕酸碱,所以在我国南北干旱地区、贫瘠山区都有种植。
小米的营养价值丰富,除食用外,还可酿酒、制饴糖。
成语“沧海一粟”,极言小米之小。而“黄粱一梦”(黄粱即小米)则从侧面反映了小米的令人回味无穷的美味。
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问题请联系本站删除。
Related news
为您的行业提供解决方案
如果您对我们的产品感兴趣,请留下你的电子邮件。
联系我们